刘昌艺,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,儿科主任医师,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,从医近20年,系“京城儿科王”刘弼臣之子。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、报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,并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。
擅长治疗:儿科各种疑难杂症,如抽动、秽语综合症、哮喘、肾炎、心肌炎、重症肌无力、小儿脑积水等。
出诊时间:周三、六、日上午出诊
说起变异性咳嗽,可能很多人没听过,但要是说“总干咳,尤其晚上或遇到冷空气、油烟就加重”,不少人就有共鸣了。这种咳嗽往往不发烧、没痰,消炎药吃了也没用,其实这就是变异性咳嗽,本质上和过敏、气道敏感有关系。
中医看咳嗽,不只是盯着“嗓子痒”,更讲究找根源。比如有的人干咳时总觉得嗓子里像有小虫子爬,一遇风就咳得更厉害,这可能是“风邪犯肺”,就像气道被风吹得太敏感了;还有的人平时爱着急上火,一咳嗽就停不下来,可能是“肝火犯肺”,火气顺着气管往上冲;另外,要是平时总觉得累、气短,咳嗽起来没力气,可能是“肺脾两虚”,身体底子弱,气道就容易受刺激。
所以中药治疗不是“一刀切”,而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配药。比如对“风邪犯肺”的人(咳嗽突发阵作,咽痒即咳,痰少质稀,舌苔薄白,脉浮)常用像紫苏叶、防风这样能“祛风”的药,帮气道挡住外界刺激;对“肝火犯肺”的(干咳无痰,或痰少难咯,咽干口燥,舌红少津,脉细数)可能会加些菊花、黄芩,清一清火气,让气道不那么“暴躁”;要是“肺脾两虚”(咳嗽随情绪波动加重,伴胸胁胀闷,口苦,舌红苔黄,脉弦数)就会用黄芪、白术这些补气血的药,把身体底子补起来,从根上减少咳嗽的机会。
当然,吃中药也有小讲究。比如服药期间最好别吃辛辣、生冷的东西,不然可能影响药效;要是咳嗽厉害,出门戴个口罩,帮气道挡挡风、隔隔油烟,配合着药效果更好。
总的来说,变异性咳嗽虽然顽固,但中药就像给气道“温柔调理”,不硬扛、不强制止咳,而是从体质和根源上慢慢理顺,让咳嗽一点点减轻,直到消失。责任编辑:王怡萱(EN097)
武汉股票配资开户,配资行业门户,股票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