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在老年朋友体检报告中非常常见,但又让很多人心里一紧的诊断——腔隙性脑梗死。很多人一看到“脑梗死”三个字就慌了神,觉得是天大的事,但又听医生说“没事,很小,很多人都有”,这就更困惑了:这到底是有事还是没事?
首先,咱们得把这个病名掰开揉碎了说清楚,心里有底了,才不会瞎害怕。
一、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?
“腔隙”,指的就是“小空腔”、“小缝隙”。“腔隙性脑梗死”,顾名思义,就是大脑深处一些非常细小的动脉血管发生了堵塞,导致一小块脑组织因为缺血而软化、坏死,最后被吸收,留下一个极其微小的“空腔”。
它和我们平时听说那种让人偏瘫、失语的大面积脑梗(医学上叫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)不太一样。腔隙性脑梗死通常是因为长期的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疾病,慢慢地侵蚀了这些比头发丝还细的小动脉血管壁,让血管壁变厚、变硬、管腔变窄,最终堵死了。
正因为堵塞的血管小,供应的脑组织范围也很小,所以很多腔隙性脑梗死在发生时可能完全没有症状,或者症状非常轻微、短暂(比如突然一下子的手脚发麻、无力,但几分钟就好了),以至于根本没被发现,直到某次做头颅CT或MRI检查时才偶然看到。
那么,关键问题来了:既然没症状,是不是就不用管了?
绝对不是! 请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话:腔隙性脑梗死,既是“果”,也是“因”。
说它是“果”,是因为它的出现,本身就是给你亮起的一盏红灯,证明你的脑血管已经在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长期攻击下,受到了明确的损伤。
说它是“因”,是因为如果放任不管,这些危险因素会持续存在,今天堵一根小血管,明天堵一根小血管,“小空腔”就会越积越多,医学上叫“多发腔隙性脑梗死”。这会慢慢地、悄悄地损害你的大脑功能,可能导致:
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:记性越来越差,反应变慢,算不清账,严重了就可能发展成血管性痴呆。
行走不稳、步态异常:容易摔倒。
情绪问题:如抑郁、情绪控制能力变差。
增加未来发生更大面积、更致命脑梗死的风险。
所以,查出腔隙性脑梗死,绝不是让你焦虑的,而是给你一个宝贵的预警,提醒你必须开始认真管理健康了。而药物治疗,就是其中最核心的一环。目标就两个:一是防止出现新的梗死,二是保护大脑功能。
二、正确使用这几类药,是改善脑供血、预防复发的关键
用药方案绝对是个体化的,必须由医生来定。但你可以了解一下医生为什么会给你开这些药,心里明白了,吃药才会更主动、更规律。
第一类:抗血小板药物
这是预防脑梗死复发的基石药物。它的作用不是直接“疏通”血管,而是防止血液中的血小板过度聚集起来形成新的血栓,把血管堵住。
阿司匹林肠溶片:最经典、最常用的老药。通常是小剂量(100mg)使用。
氯吡格雷:另一种常用的选择,对于某些患者或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人来说,是很好的替代。
医生通常会从其中选择一种,让你长期服用。 切记要每天坚持,不要自己随便停药。同时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、皮肤瘀斑等情况,定期复查。
第二类:他汀类药物
他汀可不是单纯的“降脂药”,它在脑血管保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,甚至不亚于抗血小板药。
降低“坏胆固醇”:这是它的本职工作。血液中的“坏胆固醇”(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,LDL-C)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“原料”,把它的水平降下来,就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。
稳定斑块:这是更重要的功能。它能让已经存在的、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得更“结实”、更“稳定”,不容易破裂。斑块不破裂,就不会招来血小板形成血栓。
抗炎、保护血管内皮:还有其他一些有益的作用。
医生会根据你的风险等级,给你设定一个严格的“坏胆固醇”目标值,并选择适合你的他汀(如阿托伐他汀、瑞舒伐他汀等)。同样需要长期坚持服用。
第三类:控制“根源问题”的药物
如果不把产生腔隙性脑梗死的“根”给按住,吃再多抗血小板药和他汀,效果也会大打折扣。
降压药:如果高血压是主要原因,那么把血压平稳、达标地控制好,就是最重要的治疗!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普利类、沙坦类、地平类等药物。血压不是越低越好,而是要平稳达标,一般老年患者建议控制在140/90 mmHg以下,如果能耐受,可以更低。
降糖药:如果患有糖尿病,那么严格控制血糖,使其达标(糖化血红蛋白一般要求
这类药是帮你拆除血管底下的“炸弹”,必须要用,而且要用的精准,用的规律。
第四类:改善脑代谢与循环的辅助药物
在一些情况下,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(如头晕、头昏、记忆力下降),加用一些辅助药物,如银杏叶提取物、尼麦角林等。它们的作用是辅助改善脑细胞的代谢和微循环。
但请你记住:这类药是“辅助”,而不是“主力”。 前面说的第一、二、三类药才是预防复发、保护血管的“主力部队”,绝对不能本末倒置。
三、除了吃药,生活方式的“药”也不能停
老话说“医药三分治,七分养”,这一点在脑血管病的防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低盐低脂饮食:少吃咸菜、酱货,少吃动物内脏和肥肉。
戒烟限酒:烟草对血管的伤害是确凿无疑的,必须戒掉。
规律运动:每周坚持至少5天,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太极拳。
管理情绪,保证睡眠:避免激动、焦虑,睡个好觉对血压和血管都非常重要。
定期复查: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定期去神经内科复诊,让医生帮你评估调整方案。
最后: 查出腔隙性脑梗死,别过度恐慌,但一定要足够重视。它是一次健康的预警。把它作为一个起点,在医生的指导下,规规矩矩地用好上面这几类药,踏踏实实地过好健康生活,就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的大脑,安享幸福的晚年。
请注意:本文内容旨在进行科普教育,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个体化诊疗建议。具体用药方案请严格遵循主治医师的指导。
武汉股票配资开户,配资行业门户,股票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